&esp;&esp;举行完葬礼,李瑄一行在威戎军修养。
&esp;&esp;四天后,判官刘单前来威戎军。
&esp;&esp;“拜见李帅!”
&esp;&esp;刘单见李瑄后一拜。
&esp;&esp;“不必多礼!”
&esp;&esp;李瑄换上圆领袍,请刘单落座。
&esp;&esp;“这是您的家信!”
&esp;&esp;刘单先是递上一份信件。
&esp;&esp;李瑄看到信封上的字,这应是李适之问他过年如何的信件!
&esp;&esp;他的年已在马背上度过!
&esp;&esp;“李帅,坐镇陇右的监察御史弹劾您?”
&esp;&esp;见李瑄没有开信,而是将信放在桌上,刘单遂向李瑄说道。
&esp;&esp;“他弹劾我干嘛?”
&esp;&esp;李瑄一愣,监察御史一直轮换,陇右的监察御史是谁他都不知道。
&esp;&esp;“他弹劾您贪功冒进,为一些妇孺奴隶,竟置一千多精骑的性命于不顾。”刘单向李瑄说道。
&esp;&esp;“你也是这样认为吗?”
&esp;&esp;李瑄面容不变,向刘单反问。
&esp;&esp;“属下认为李帅兼备将之谋,将之勇,将之仁,这是真正的大丈夫行径。”
&esp;&esp;刘单已经知道战况,李帅又创造不可思议地大胜。
&esp;&esp;“这是我胜利了,所以人们都会这样认为。”
&esp;&esp;李瑄摇头笑道。
&esp;&esp;这天下,终究是士大夫的天下,在士大夫眼里,一千多精骑换一千多妇孺就是不值。
&esp;&esp;李瑄是后世军人重生,要是后世出现歹徒劫掠几名妇孺,军人不去相救,怕是会被用吐沫淹死,口诛笔伐,甚至全民对军队失去信任。
&esp;&esp;此战精骑一共战死五百余人,李瑄的亲卫战死四十五人。
&esp;&esp;对李瑄来说,这很值得,不是因为俘杀敌军一万多,而是救回一千多妇孺。
&esp;&esp;此行径除了李瑄前世也身为军人的本心外,可以提升他的威望。
&esp;&esp;特别是河陇一带,这里百姓虽多灾多难,但也养成了民风彪悍,善骑善射的勇士众多。
&esp;&esp;陇右军中,辛云京、车神塞、安重璋、李晟、荔非元礼、荔非守瑜等,皆是河陇人。
&esp;&esp;李瑄只要得到这里的民心,在机会到来的时候,才能将这里经营成铁杆。他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的时候,也有退守的地方!
&esp;&esp;在李瑄看来,西域、河陇,反倒是容易控制,关中、中原、河北、淮南、江南等地,却是难以处理。
&esp;&esp;那里的人太聪明了,想法也太多了!
&esp;&esp;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,百姓夹道相迎
&esp;&esp;李瑄一直认为他不是贵族,而是百姓。
&esp;&esp;贵族只能对大唐修修补补,百姓能寻求真正的浴火重生。
&esp;&esp;“李帅,圣人派人送来诏书,向您质询,请过目。”
&esp;&esp;刘单说着,才将圣人的诏书递给李瑄。
&esp;&esp;先家书,后诏书。表明刘单对李瑄的忠心。
&esp;&esp;可李瑄依旧没有打开诏书,他不用看,就知道李隆基的意思:“常言‘成败论英雄’,如果此次失败,我丢盔弃甲归来,一定会受到圣人的责备。但我此次大胜,完成拯救妇孺的计划,挫敌骑一万,步兵四千,俘虏战马六千余匹,还阵斩攻克石堡城的吐蕃名将没庐·谐曲,大涨的大唐声威,体现圣人的仁德。”
&esp;&esp;李瑄太了解李隆基了,从天宝年间开始,驾驶着大唐这艘巨轮狂飙,大有迈步汉武之意。
&esp;&esp;谁能为其建立边功,助长他的威名,就会无节制地宠幸谁!
&esp;&esp;李瑄此次军功如此,必可让李隆基大快。
&esp;&esp;而弹劾李瑄的监察御史,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定会令李隆基所恶。
&esp;&esp;“将军有此行径,世人会更加钦佩。”
&esp;&esp;刘单由衷地说道。
&esp;&esp;“此次高书记、岑推官与诸典军将战斗细节,战斗环境都记录下来,刘判官整理一篇《青海破蕃贼露布》,呈给圣人。”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