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阿朝的一年四季》作者:连枝理【完结】
本文文案:
1、
阿朝的爹是海外之人,爹娘在一场海难中丧生。船上的船长是姜朝之人,多番打听下将他送回了外祖父外祖母家中。
十六岁的阿朝容貌昳丽,朱唇皓齿,眉目如画,样样活计都做得好,却因生了一双冰蓝色的眼睛无人问津。
外祖父母对他不好但也不坏,一个年芳十六的小哥儿待在家中未有婚配,容易影响家中孩子的亲事。外祖父母开始帮他张罗亲事。
阿朝不喜爱外祖父母给他挑的汉子,他想自己找。
某一天,他遇到国子监的谢夫子,眼睛都亮了。他娘说,找相公就要找生的俊,念过书的,往后孩子不用花费银钱送去读书。
谢夫子有学问,还在国子监内教书,家中人口简单。阿朝想,他就要谢夫子。
此后,他时不时出现在谢夫子面前,直到一日谢夫子溺水,阿朝想着话本里英雄救美得事,扑通一声跳进河里。
救上谢夫子后,夫子对他说:“你叫什么?”
阿朝脸上扬起大大的笑:我叫阿朝。
不久后,谢夫子当真娶了阿朝。
2、
穿成国子监里那个永远被拿来衬托男主的对照组夫子时,谢临洲正在给一群“问题学生”讲《考工记》。
满朝都知道,男主谢珩是国子监的定海神针,门生皆是世家嫡子、少年状元,讲经时殿内鸦雀无声,连陛下都要赞一句“栋梁之材”。
而谢临洲带的那拨?是被各斋踢来踢去的“边角料”,舞枪弄棒的武将之子,有沉迷花草虫鱼的商户小儿,还有连字都认不全的偏远勋贵旁支。
同僚暗笑他捡了个烂摊子,学生们也等着看这位新夫子何时被气走。
直到边境传来捷报,改良了守城器械的,立下赫赫战功,是只会舞枪弄棒的武将之子;
直到御膳房的点心换了新花样,风靡整个京城的吃食,竟都是那商户小儿;
直到朝廷新修的《便民要术》刊行天下,书的作者赫然是那个‘目不识丁’勋贵子弟。
众人这才惊觉,谢临洲的课上从没有“朽木不可雕”的定论。他他始终以耐心浇灌每一颗学子之心,以因材施教破除刻板偏见,以开放视野兼容百家之言,走在了国子监改革前面。
阅读指南
1、双视角,家长里短,日常琐碎事
2、全文存稿完毕
内容标签:生子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系统 甜文 日常
主角视角阿朝互动视角谢临洲
一句话简介:平平淡淡小日子。
立意:市井生活,平平淡淡
大周朝,嘉庆六年。
京都,外城,田里。
正是“清明过,谷雨临”的暮春时节,天渐暖而气未燥,风含柔而雨带润。
阿朝一大早跟着外祖父母下地干活,外祖父家有水田十二亩,旱田八亩,家中共十六人,留了两个在家中操持家务,剩下的十四人无论年龄大小通通下地干活。
早晨温度宜人,阿朝一点一点把秧苗插进水田里,不敢有半分懈怠。与他同插一块田地的是三舅的大女儿王绣绣。
王绣绣是个爱躲懒的,瞧阿朝干活利落、速度快,自个儿躲在树荫底下吃阿娘偷偷给她的鸡蛋饼子,吃着饼子还不忘看四周的人,瞧见外祖母过来又急匆匆的赶回地里去,装模作样,人一走又恢复原样。
阿朝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,大大小小的活计都压在自己身上。自从爹娘去世后,他投奔到外祖家过了几日安生日子就成了现在这样。
日头逐渐起来,怕早上插不完半亩的地回去被骂,没得午饭吃,他连忙加快自己的速度,并看了眼吃饼子吃的满脸享受的绣绣,眼里透着羡慕。
心想,等那日得了空闲,他也偷偷去买几个这么好的饼子吃。
直到日头升到头顶,猛烈的阳光嗮的人睁不开眼,他还是没把那点地插完,一想到待会没午饭吃,心里便难受的发慌。
大舅母带着大女儿来地里送饭,吆喝声响起,“爹、娘、当家的,老三……快来吃饭了。”
话音落下,几人停掉手下的活计,用田道里头的清水洗干净手,凑到树荫底下。阿朝也跟着去了,希望今日外祖母不要说自己,他可以吃少一点。
大舅母在分吃的,农家人的饭菜比不得达官显贵。糙米饭,汉子吃干的,满满一碗,女子与哥儿只能吃半碗,菜是鸡蛋炒韭菜、蒸萝卜。
也只有耕种时,才会有这般丰盛的饭菜。
吃饭前,外祖母一一询问大家种地的进度。
其他人都答了,王绣绣完全不吭声,阿朝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,不敢撒谎,实话实说:“外祖母,还差一点,我下午干活快些,准能把一亩地插完的。”
听此,外祖母火气上来了,目光在王绣绣与阿朝身上打转,见到王绣绣事不关己与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