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站在了一侧。
&esp;&esp;面对皇帝开门见山的质问,苏子籍没有解释一句,而是直接俯首谢罪:“皇上,孙臣前来,是为了谢罪。”
&esp;&esp;“都是孙臣管辖不严,使下人把书籍移到府内,辜负了皇上的信任,皇上的责罚,孙臣心服口服,自当闭门思过,不敢有丝毫不满。”
&esp;&esp;“哦?”本以为苏子籍是来解释,没想到一句解释没有,直接俯首谢罪,态度很好,这倒让皇帝的神色一动,神色有点缓和了。
&esp;&esp;无论自己申饬到底是为了什么,代王这样的反应,还是让他觉得满意。
&esp;&esp;作为一个已经衰老的皇帝,哪怕依旧大权在握,但对年轻子孙的警惕却与日俱增,他就像是一头被群狼环绕的年迈老虎,虽仍是百兽之王,却是不敢有所松懈。
&esp;&esp;第962章 经书
&esp;&esp;皇帝登基二十年,许多事都看破看穿了,现在其实已不怎么在乎儿孙品性和才干,就算要立太子,也只有一个,余下只要能老实听话,为自己所用,就是好皇子皇孙!
&esp;&esp;本来皇帝还想剥夺了代王的兵权,现在看这态度,又觉得将兵权留给代王也不错。
&esp;&esp;齐王跟蜀王两个孽子,若得了兵权,可未必有代王这么乖顺听话。
&esp;&esp;打压下代王可以,但代王根基浅薄,剥了兵权,可没有办法和齐王跟蜀王相互牵制了。
&esp;&esp;“你知道错了就好,朕念你是初犯,不打算深究,你思过后,朕还会重用你。”皇帝把手中茶碗慢慢放下了,神色淡淡。
&esp;&esp;“孙臣定会牢记皇上教诲,在家中思过!”苏子籍再次磕首,恳切回话,说完,又微微抬眸,有些迟疑看着皇帝:“皇上……”
&esp;&esp;因着苏子籍之前的表现让皇帝还算满意,皇帝就直接说:“你说!”
&esp;&esp;“本来孙臣每月都会例行拜见皇后娘娘,现在思过,岂能再去打搅?这里有孙臣手抄的经书,还请皇上转交。”
&esp;&esp;说着,就将刚才放到旁的木匣递上。
&esp;&esp;马顺德忙紧走几步接了过来,先打开检查了一番,发现没有问题,才双手递送到皇帝跟前。
&esp;&esp;皇帝见里面只放着三册,应是一本经书用三册空白纸卷抄写的,随手翻了翻,的确都是手抄的经书,内容常见,并无离奇古怪之处。
&esp;&esp;代王能有这份孝心,皇帝自然更是满意,笑着:“朕答应你了,你且出宫去吧。”
&esp;&esp;“孙臣告退。”苏子籍这才恭恭敬敬后退,直到退出了殿门口,才转身离开,这时宫内已宫宫点上了蜡烛或灯笼,灯火辉煌,光下侍卫还是钉子一样站在丹墀上。
&esp;&esp;只扫了一眼,苏子籍就沿着甬道回去,终于暗吐出一口气。
&esp;&esp;“京城气息有些斑驳,皇宫内还丝毫没有变化,可见再是灵气复兴,尚改不了大势。”
&esp;&esp;“只是,朝廷未衰,皇帝却未必。”
&esp;&esp;苏子籍似喜似忧,蟠龙心法20级,虽然说法力必须苦熬,一点点积累,可感知自然非常敏锐,能感觉到了变化。
&esp;&esp;皇宫法禁处处严谨,并无破绽,可苏子籍却敏锐的感受到繁盛内的衰败,衰败来源于皇帝。
&esp;&esp;“小还丹,效果不明显了。”
&esp;&esp;难怪老皇帝如此迫不及待,再不炼制大还丹,怕很快就要撑不住了。
&esp;&esp;“你怎么看?”看着代王远去,皇帝先是缄默不语,沉默了会,随后朝着一处问着。
&esp;&esp;马顺德微微一惊,朝着方向看去,就见屏风后,转出了一个老太监。
&esp;&esp;这老太监看着陌生,年纪也不小了,脚步却还轻盈,到了皇帝跟前,拿起经书仔细翻了一遍,查看着痕迹,过了半饷才禀告:“皇上,这三册都是普通手抄经书,一字不易,并没有改动,纸上也无隐语和药水。”
&esp;&esp;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米汤写字,然后用碘酒一擦就会变蓝,以前是绝密,现在早有应对的章程,别的不说,单是这米汤痕迹,其实如果专门检查,不用碘酒就能看出痕迹。
&esp;&esp;“那就好,看来代王是纯孝!”皇帝点了下头,随便点了个太监,说:“送经书到皇后处,就说是代王为她所抄的经书。”
&esp;&esp;被点的太监立刻应声,捧着装有经书的木匣退了出去。
&esp;&esp;老太监也躬身后退,没入到黑暗里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