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的稳固,主动牺牲自己所有儿子前程的地步。他心里还是盼着自己的血脉子孙可以顺利继承皇位,世世代代做大明朝的主人,而不是被别人的子孙所取代的。
等到宗室与外臣们都退下后,他就私下向燕王表明了自己的担忧。燕王跟朱瑞也私下讨论过这个问题,可他们也想不出什么有用的法子。
他们倒是盼着皇帝能再多撑几年,好歹撑到四皇子大婚之后。十六岁的皇帝虽然年轻,但也勉强够得上不需要顾命大臣的岁数了。可这种事哪里是他们想要怎样就怎样的?皇帝自己也想多活几年呀,这不是他办不到么?!
他们也希望四皇子的身体不出问题,这样顾命大臣们顶多就是包揽朝政几年,最迟等到四皇子及冠,就无论如何也必须要亲政了,快的话兴许他完成大婚就可以了,那也就是两年的功夫。可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?四皇子自己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身体出问题,但这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,还要看天意。
因此,除了暗地里发愁,朱瑞也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解决眼下的麻烦。
谢慕林听了也跟着发愁,她试图给朱瑞出点主意作参考:“如果……我是说如果,让王爷去做这个顾命大臣,又或是摄政王什么的,你觉得怎么样?王爷自是不会贪图权力的,他也清楚四殿下的身体情况,他既有兵权又有威望,应该可以镇压住宗室与文臣武将们的异议吧?”
朱瑞顿了一顿:“父王固然是能办得到,但我私心里……还是盼着他不要插手管这样的事。顾命大臣还罢了,摄政王可不是什么好差使。我父王的性情,我自然是清楚的。可即使他要做周公,旁人也未必不会疑心他是曹操。四殿下眼下看着挺明白事理的,但他长年生活在宫中,身边还有乔娘娘这样任性的生母在,万一被什么人引得对父王起了猜忌之心,总跟父王作对,又或是暗地里号召朝中大臣倒过来对付父王,父王又因为一片忠心,无意与他为难,那最终吃亏的,必定是父王!怎么能让父王冒这样的风险?”
谢慕林想想也是:“确实……自来摄政王就没什么好下场,顾命大臣也少有能得少年君主好感的。少年君主执掌大权后,说不定就要倒过来报复曾经保护过他、教导过他的人了。不能把希望都放在四皇子是个不会多想的好孩子身上。我们也该多保护一下自己。更何况,王爷就算做了摄政王,将来卸任后还是要回北平去做燕王的。地位、权势都没有上升,反倒有可能承受新君报复泄愤的风险,太不值当了!”
兴许燕王会因为兄弟之情,愿意为了兄长去保护侄儿,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,但朱瑞与谢慕林不是这样的人。他们还是要考虑一下得失利弊的。
谢慕林不由得叹气:“真是麻烦啊……三殿下到底是误打误撞,还是早就预见到了局势会有这样的发展?他这是想逼皇帝,为了确保皇权不会被削弱,皇位更迭也不出现动荡,就放弃原本看好的储君,选择他这个一身毛病的儿子做继承人?但他这个如意算盘也未免打得太精了吧?他就不怕他如此豁出去,皇帝还是不选他,他却再也没有退路,连未来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了吗?!
朱瑞冷笑一声:“他有什么好怕的?只要他不死,将来四殿下一旦迟迟未能有子嗣,宗室与朝臣们再回想起今天他说过的话,兴许就会开始为皇家挑选嗣子了。无论是废太子还是二殿下,他们的子嗣都不可能被选中的,最有希望的仍旧是他的子孙。他还觉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!”
因为皇帝是绝对不会想让别人的子孙坐上皇位的,无论是跟他要好的兄弟,还是跟他不和的兄弟,全都不行。
三皇子,赌的就是皇帝的这份私心。
各家
正如谢慕林与朱瑞预料的那样,三皇子在大朝会上说的话,以及随后皇帝被气晕过去的事实,很快就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传开了,还给各个世家高门内部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混乱。
何家。
何万全与弟弟何万安对坐无言。他们身为皇帝新近宠信的大将,能得到消息的渠道比别人更多一些,自然更清楚,三皇子的话并非空穴来风。这让他们陷入了有些尴尬的境地:为了家族的未来发展,他们选择押宝四皇子,还打算把何万安的嫡女嫁给四皇子为正妃,将来也能随着四皇子登基而成为一国之后,然而,要是四皇子不能登临大宝,那他们的押宝行为就没有意义了。要是最终继位的是别的皇子,他们还有可能会因为是四皇子的未来岳家而受到牵连。别看眼下他们十分得皇帝宠信,皇帝那模样明显撑不了一年,一年过后他们何家要怎么办?!
何大夫人已经被低调地接回家中,但前些日子一直困于小佛堂,被丈夫勒令“静养”,其实是在惩罚她在扬州的“粗心大意”。但今天,她觉得自己终于挺起了腰杆,说话都有底气了:“我当初是怎么说的?在扬州时就有人告诉我,说是四殿下的身体不好,就算我们何家的女儿嫁给他做了正宫皇后,将来也生不出儿子!没有儿子的皇后,不过就是个虚架子罢了,还要看嗣子的脸色,我们何必把女儿嫁给这种人,连带的一家子都没好前程?!三殿下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