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问题。
&esp;&esp;但若是把人留在京都,这不确定性就又增加了。
&esp;&esp;“为什么不能呢?”周莹莹反问一声,然后将那份奏报又拿起来,翻到其中的一个地方,递给了李子钰,“陛下,您请看。”
&esp;&esp;“这上面说了,她因为遭遇追杀,重病在床,生死难料。”
&esp;&esp;李子钰当然看到了上面的内容,要不,也不会让手下的人去打听情况,“可你也说了,这是传闻,事实如何,犹未可知。而且,是她策划了这一切,那么很大程度上来说,这应该是假的才对。”
&esp;&esp;“何必要在意真假。是她自己传出消息,说她性命垂危。如今,所有的人,都知道这个消息,那么即便是假的,也得变成真的。”
&esp;&esp;周莹莹解释道,“陛下,昌和公主自小体弱,本就不是长寿之相。如今又遭遇刺杀,性命垂危。另外,她赶回京都救治,路上的颠簸甚至会让病情加重。这种情况,即便是华佗再世,怕是也救不回来啊!”
&esp;&esp;“你让我想想。”李子钰懂了周莹莹的意思。
&esp;&esp;无论昌和是真病还是装病,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就是,她是真的病了,病的很严重。既然病的那么重,那么医治不好什么的,也是情理之中。
&esp;&esp;换句话说,他可以答应昌和回京的要求,然后再借助她自己传播的消息,以看病的名义,暗中对她下手。
&esp;&esp;只不过,这方法,也不是没有隐患。如果昌和回京都后死了,大家也许会更加深信那传言。
&esp;&esp;这其实和公开杀了对方,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。
&esp;&esp;“陛下可是在担心,她若是病死了,那些谣言怎么办?”
&esp;&esp;周莹莹见李子钰一直不说话,就知道他在想什么,“其实,陛下不必为此忧心。她想要回京,也没那么简单。陛下放她回来,自然是得让她一同澄清那谣言。”
&esp;&esp;“比如,那些刺客,不过是些外族人,他们看咱们新朝刚定,便想蓄意挑拨皇家关系,让我们起内讧罢了。”
&esp;&esp;“这样,那些刺客再跟陛下无半点瓜葛。等到她死了,陛下还可以抓些外族人,为她报仇。”
&esp;&esp;“爱妃果然聪慧。”
&esp;&esp;李子钰心中已有的定局,这件事情,肯定要处理。
&esp;&esp;如果昌和真的是想要借助这件事情回京,那么周莹莹这个将计就计的策略,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。
&esp;&esp;只不过,他隐隐有种感觉,这次的声势这么浩大,也许并不只是为了回京那么简单,说不定,对方还有其他的目的。
&esp;&esp;现在,他掌握的消息有限,也只能这么猜想。然后一边让人继续调查,一边等对方的下一步动作。
&esp;&esp;两日之后,苏晚的奏折已经快马加鞭地送到了京都。
&esp;&esp;李筱晚的那些旧臣,也提前都打好了招呼。
&esp;&esp;早朝之上,先是就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,说了半天,等到无人回话后,李子钰才出声道,“众爱卿,谁还有本可奏?”
&esp;&esp;李子钰问完,殿内都很安静,并没有人上前。
&esp;&esp;“既如此,那便”
&esp;&esp;不等李子钰把话说完,便有一人从队伍中站了出来,“齐禀陛下,臣有本要奏。”
&esp;&esp;李子钰看着下面那站出来的人,就知道他等的事情终于要来了,“说说吧,爱卿所奏何事?”
&esp;&esp;杨景文不紧不慢道,“陛下,近来坊间流行着一传闻,已经到了大街小巷,人尽皆知的地步。不知,陛下可有耳闻?”
&esp;&esp;李子钰自然是知道的,不仅知道,还为此发了好一通火,只是现在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只能装作一副刚听到的样子。
&esp;&esp;“竟有此事,朕倒是不曾听人提起。诸位爱卿,可有听闻此事?”
&esp;&esp;这大殿上站着的官员,没有一个不知道这件事的,但是能主动能皇帝提起这件事的,可没有几个。
&esp;&esp;大殿上,再一次变得静悄悄的。
&esp;&esp;此时,又有一个站了出来,“回禀陛下,臣倒是有所耳闻。坊间皆传,陛下您想要杀了昌和长公主殿下,但怕名声有损,就私下派了杀手。”
&esp;&esp;第447章 落魄公主(15)
&esp;&esp;“放肆!范元平,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到底在说什么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