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人感激政哥的三征百越,不然落秦二手里那真不一定能有我。】
&esp;&esp;赵佗喜出望外!
&esp;&esp;天幕上出现了百越的后人!
&esp;&esp;秦二对西南蛮的凶残,反衬出陛下的仁慈。
&esp;&esp;百越人在赵佗的治理下,正在逐渐被秦人同化,但才短短几年,同化程度算不上高。
&esp;&esp;先前天幕说秦二会免除四赋徭役时,许多越人认为这是好事的同时,也觉得秦二软弱。
&esp;&esp;作为正统的“蛮夷”,自然是畏威而不怀德。
&esp;&esp;现在秦二的作为,反而让他们感到敬畏。
&esp;&esp;这不是软弱的君王!
&esp;&esp;百越后人的发言,更是让他们对始皇帝多出一分感激。
&esp;&esp;能当秦人,当然好过当俘虏。
&esp;&esp;………
&esp;&esp;儒家内部再起分歧。
&esp;&esp;征西南蛮之战到底是不是不义之战?
&esp;&esp;“以夏变夷,怎能算是不义之战!”
&esp;&esp;“伐无罪,征其民为奴,自然是不义!”
&esp;&esp;“奴籍归贱!令永世为奴的西南蛮化为秦民,此为大义!”
&esp;&esp;这场争论最终会以“义”取胜。
&esp;&esp;儒家并非完全反战,以夏变夷更是儒家最崇高的理想。
&esp;&esp;………
&esp;&esp;墨家的情况比儒家更复杂一点。
&esp;&esp;“非攻”反对一切侵略战争,除非是“诛无道”。
&esp;&esp;“兼爱”主张平等地爱每一个人。
&esp;&esp;秦二全是反着来。
&esp;&esp;但西南蛮后人的那句话让“兼爱非攻”无法自洽:
&esp;&esp;秦二征,此非“非攻”。
&esp;&esp;不征,则西南蛮的奴隶生生世世为奴,此非“兼爱”。
&esp;&esp;秦二将大秦之外的人都视为俘虏,但对于本就是奴隶的夷人,归秦却有机会成为民。
&esp;&esp;兼爱,该爱谁?
&esp;&esp;………
&esp;&esp;章邯汗毛倒竖。
&esp;&esp;面对秦二这样的君王,他拒绝征召之后居然还能活下来?
&esp;&esp;嬴政这才发现他的继承人自称“有才无德”不是谦虚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