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在路上遇到了江东流民,就告知他们一声,可以回家了。
家里现在条件虽然不好,但是至少可以吃上饭,不用在外颠沛流离。
第203章 见老师
再次来东州,这边的变化已经不是一点了。流民们基本上去跟着李文进挖掘泄洪道了。
街上还是有粥喝,但是只有老弱才有资格去喝,强壮有力气的人都是不被允许的。
谢来带着这群流民进城。看到这和当初走的时候完全不一样的东州府城,流民们都不敢相信。
当初走的时候,好多的人都饿得倒在了地上啊。
街道两边当时都被人睡满了,屋檐下躺着的都是人。路过的时候,好多人伸手要东西吃。
当时看到那个场景,但凡是能动的,都不敢再待下去了。觉得再待下去就是死路一条。
否则谁又愿意背井离乡的去外地讨饭呢?
东州府果然好了。
有人看到谢来一行人了,立马跑了过来,“大人,您回来了。大家都盼着您过来呢。”
东州的百姓们都怕这位大人走了。然后狗官们又不干人事了。
谢来指了指身后的流民,“带他们去安顿,先吃顿饭,然后该安排工作安排工作。住的地方还是安排在山上的棚屋。”
也幸亏天气越来越暖和,否则住宿还真是成问题。
这些负责招工的小吏立马去引导这些流民。
在谢来面前,他们态度表现的非常亲民。毕竟上面有所好,下面自然要迎合。
在外归来的流民热泪盈眶,一个个跪在地上,“大人,多谢大人!”
这些人激动的说不出话来。
这位他们曾经不信任的钦差大人,真的给他们东州撑起了一片天了。
谢来下来,将他们扶起来,“都别跪了,去吃饭。吃饱饭了就去抗洪修大堤,挖沟渠。东州是你们所有人的故乡,要一起来治理。”
送走了这些流民,谢来才去大堤上看了看。
灾民们的力量是巨大的,一方面是有吃的和银子,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也是他们的家乡,治水是为了自己,所以都很卖力。
有些孩子都在帮着用箩筐装泥土,往大堤上运输。
谢来一来,众人都和他打招呼,他摆摆手,让大家自己忙。
但是大家还是都看他。
谢来不在的这些天,东州的百姓们其实心里都不踏实。很怕他离开了。
毕竟这位大人来之前的日子和现在相比,实在差距太大了。大家都不想再回到过去那样绝望的生活,他们希望能早日退了洪水,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。
现在他们也不信任任何人,只信任这位善心的大人。
谢来虽然没过去和他们接触,但是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戴。那种眼神中的依赖,让人心酸。
这个时代的百姓真的很容易满足。
不说小康的生活了,能在灾年的时候活命,能在平日里不用卖儿卖女,得两餐温饱,这就是他们能想到的好日子了。
哪怕这样,也难以得到。
普天下的达官显贵,又有几个人把他们当人看呢?
“祝桥你也是寒门出身,你曾经露出过这样的眼神吗?”
祝桥:“……下官未曾见过大人这样的官。”他那会儿挺愤世嫉俗的。所以一心给自己找了个靠山。
“云长玉,你呢,可有人曾经这么看你?”
云长玉眼神闪烁,“我未曾注意过。”他以前哪里有时间去关心这些下民?他可是世家出身,生来就是要干大事的。
谢来又问,“刘连青……”
“未曾。”不等谢来问完,刘连青就主动回答了,“下官一心只读圣贤书。”
谢来道,“那你们今天都长见识了,都看到了。这就是民心。”
“对你们而言,伸伸手,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。他们不只是朝堂上众人嘴里的百姓,也不是圣贤书中的民,他们是活生生的人。说句让你们不喜欢的话,可能你们若是有一天落了难,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。”
人都惭愧不语。
谢来叹了口气,又振作起来,去找李文进询问如今的情况。
李文进已经好些天没有休息了。他没日没夜的都在大堤上面,有时候还会乘船去巡视洪水变化。
也因此,整个人身上满是泥泞,人也小消瘦不已。
谢来都差点认不出来了。
他见到谢来了,激动的和谢来道,“大人,下官已经计算好了,只要按着这边的泄洪道排洪,半月之内水位就会下降,地势高的地方甚至可以褪去洪水。百姓们可以陆续回归家园了。”
谢来道,“不着急,泄洪之后,还要想办法加固河堤,以免再有洪水。百姓们也不敢再随意回去。”
他想,那洪水滔天的场景,必定给很多人留下了阴影。
李文进建议道,“大人,其实有些村子确实也不
好版主